在台灣引頸期盼、歷時四年籌備的2025年世界壯年運動會(世壯運),原本是展現國力、促進全民運動風氣的重要國際賽事。
賽事才剛展開,就接連爆出選手被換項目、選手被棄賽、賽務錯亂、晚宴出糗、識別證譯名鬧笑話等種種爭議,引發全國譁然,並迅速登上國際媒體版面。這次世壯運出包風波,不只是一次行政失誤,更是對台灣國際形象的一大打擊。
世壯運出包從晚宴開始

台北市於花博爭豔館舉行的開幕晚宴,主打「夜市風格小吃」雖有創意,但份量不足、座位設置缺失,讓來自世界各國的選手只能坐在地板上用餐,引起外媒與網友批評。
1.英文翻譯錯誤百出,識別證翻譯令人噴飯
多位志工與選手的名字被誤譯為諧音直譯甚至搞笑詞彙,例如「林芷婷」被譯為「LIN ZHITIAO」等,令人質疑組織對國際事務的專業程度。
2. 臨時更動比賽項目,選手措手不及
多位選手報名的運動項目在臨近開賽前突然被更改,甚至遭無預警取消,導致選手原本準備多年的比賽夢碎,部分人更因此決定退賽抗議。
3. 無預警被棄賽,整隊名單遭刪除
有整隊選手表示,自己完全未收到通知,卻在系統中發現名單已遭剔除,錯失參賽資格。如此重大行政疏失,令選手們感到憤怒與無奈。
4. 賽程與交通資訊錯亂,選手疲於奔命
比賽地點錯誤、交通接駁安排臨時變更、甚至與官網資訊不符等現象頻傳,讓外國與本地選手都苦不堪言。
5. 宣傳文宣出錯:「四邊包繩不打洞」
一張比賽相關文宣居然直接印上內部備註文字「四邊包繩不打洞」,突顯出設計與審核流程鬆散,令主辦方顏面盡失,現在已經成為大家消遣的梗。
世壯運出包影響台灣國際形象,誰應負責?

此次世壯運出包問題已非單一行政錯誤,而是整體制度、協調與執行的崩壞。台灣過去曾成功舉辦世大運、花博、聽奧等大型活動,這次卻在準備期長達四年的情況下仍接連出包,令人質疑:
- 雙北市政府預算執行是否有效?
- 主責單位是否有充足經驗?
- 政府是否過度政治化干預?
目前中央與地方尚未對外明確說明責任歸屬,選手與國民都在問:「誰該為這場國際鬧劇負責?」
未來該如何改進?
面對世壯運出包所引爆的爭議,社會各界呼籲:
- 透明公開的責任釐清報告
應詳細說明錯誤發生原因與負責單位,不能只以「檢討中」交代。 - 完善選手權益補償方案
包括退費、名譽修復、以及若干補償性參賽安排。 - 建立專業的國際賽事執行機構
不再將國際賽事當作公務分派,而是交給具經驗的專責團隊。
更多5月運動賽事
ACE博評網幫大家整理出五月還尚未舉辦的國際賽事,當然也能到友站世界盃觀看 2025 年的國際運動賽事,體育迷們千萬不要錯過!
- 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閉幕:5 月 25 日英超足球將迎來賽季最後一場比賽。
- 法國網球公開賽:5 月 25 日至 6 月 8 日是四大網球的法網競賽日程。
- 歐洲冠軍聯賽:是歐洲足球的盛事,由巴黎聖日耳曼主場迎戰國際米蘭。
結論:主辦應勇於承擔錯誤並事後補救
雖然這次世壯運的出包事件令人感到惋惜,但也更加突顯出台灣在舉辦大型國際賽事方面,還有進步的空間;過去,台北市曾有 2007 年聽障奧運和 2017 年世大運的經驗,但這次的責任歸屬,政府至今仍未明確回應。
不想錯過關於體育的熱門新聞?請持續關注ACE博評網,帶您持續緊貼體育相關最新資訊!